设计输入管理
1、客户需求分析
客户需求是工艺设计的核心依据,需明确产品重量、尺寸、运输方式(海运/空运/陆运)、堆码层数、仓储周期等关键参数。例如,出口海运需考虑防潮要求,高堆码需计算抗压强度。同时,需确认印刷内容(品牌LOGO、条形码等)及特殊标识(如易碎、向上箭头)。通过《包装需求表》固化客户要求,避免后续争议。
2、样箱评估
对客户提供的样箱进行破坏性检测,包括:测量纸板克重(如面纸200g+瓦楞140g)、楞型组合(如BC楞)、边压强度(ECT≥7N·m/g)、抗压值(如800kg)等。分析样箱缺陷(如开胶、变形),评估其工艺可复制性。若样箱不达标,需提出改进方案(如升级芯纸克重或调整胶水配比)。
3、环境适应性评估
根据运输与仓储环境(温度-20℃~50℃、湿度30%~90%)设计防护方案。例如,高湿度地区需采用防潮纸或PE淋膜;冷冻仓储需验证胶水低温耐受性(-18℃无开裂)。若涉及食品、医药,需符合FDA或GB 4806食品级材料标准。环境数据应写入《包装技术协议》,作为验收依据。
4、法规与标准确认
确保设计符合目标市场法规,如出口欧盟需满足FSC认证,木质包装需ISPM 15熏蒸处理。技术标准参照ISTA 3A(运输测试)、GB/T 6543(纸箱国标)等。需建立《法规合规清单》,定期更新至最新版本。若客户有特殊标准(如亚马逊IPI评分要求),需单独标注并验证。
5、成本预算控制
基于客户预算选择性价比最优方案,例如:普通内销箱可采用再生纸(成本降低20%),高端出口箱选用全木浆牛卡纸。通过成本核算工具(如BOM表)对比不同配材方案,明确面纸、瓦纸、胶水等占比。成本偏差超过5%需重新评审,避免亏损接单。
6、跨部门评审
组织生产、采购、质检部门召开设计评审会,进行评估:
生产可行性:现有设备能否支持异形箱模切,工艺难点要求是否明确?
供应链风险:特殊材料交期是否满足?
质量管控点:如防潮工艺的检测方法;
输出《评审记录》,需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进入下一流程。
来源:广州品悦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