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瓦楞纸箱行业,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:采购部门在为每吨原纸降价50元而绞尽脑汁,生产车间却因管理粗放每天都在浪费价值数百元的原材料。这种"前端省钱,后端浪费"的状况,正是原材料成本管控的盲区。
通常,原材料成本占纸箱总成本的70%以上,也是工厂降本的主战场。但降本不是简单地采购更便宜的原材料,而是要实现精细化管控。具体措施有以下:
一、建立原纸数据库,也相当于建立原材料的"身份证"制度,为每批原材料建立全生命周期档案。我们要记录每批原材料的实际表现(印刷适性、强度表现等),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,通过优胜劣汰实现不同批次原材料的精准使用。
二、推行标准化用料,建立常用箱型的标准配材方案,杜绝"高配低用"的浪费现象。根据订单要求自动推荐最优原料组合,避免用高等级原料生产普通纸箱,特殊订单精准配材,减少质量风险。另外,通过优化配材和生产工艺,减少生产损耗。
三、科学智能化的采购决策,根据订单预测制定采购计划,把握采购时机,避开价格高点。同时还应建立安全库存机制,减少资金占用或套用的风险。
原材料成本精细化管控不是简单地压价或克扣,而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,让每一分原材料都发挥最大价值。它需要我们从经验管理走向数据管理,从粗放运营走向精益运营。请一定记住:省下来的成本,不需要额外销售就能直接转化为利润。在这个微利时代,精细化管控能力将成为纸箱厂的核心竞争力。
来源:广州品悦咨询